在葡萄酒行業(yè),很多時候我們都把閃光燈聚焦到名莊、名酒和名人身上,卻忽略了這個行業(yè)真正的推動力——消費者。今天,一起來聽聽中國葡萄酒消費者最常見的吐槽。酒莊、酒商和酒中權威人士來聽聽消費者的心聲,消費者自己有同感的就相互抱抱,順手分享一下。
1、半天都叫不出葡萄酒的名字
除了常見的國產品牌,超市和酒類專賣店的貨架上都是進口葡萄酒了,而進口葡萄酒來自世界各個國家,于是各種英語、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、法語、德語和意大利語等遍地開花。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,不要說叫出葡萄酒的名字,單單看酒標上龍飛鳳舞的藝術字母就已經令人十分地抓狂了……
2、葡萄酒咋賊貴賊貴的
前幾年,隨著中國富豪對世界名酒,特別是波爾多名酒的狂熱追捧,葡萄酒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,普通的葡萄酒也不例外。雖生產商的出廠價很低,但層層加價后,終端零售價往往翻了數倍,甚至10倍。在國外幾歐一瓶的葡萄酒,賣到中國可能翻至幾百甚至上千元。于是,消費者開始吐槽:葡萄酒咋賊貴賊貴的。
3、進入西餐廳后,看到酒單表示很捉急
據調查,不少人在進入西餐廳時,姑且不說繁雜的西餐禮儀、復雜的外國菜肴,只要一看到那長達幾頁的酒單就表示很捉急,特別是在約會或者商務會談時,酒單成為了最令人頭疼的問題。
4、假酒,心中永遠的痛
買到一瓶貨真價實的葡萄酒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真是太不容易了。據調查,真酒還是假酒,這是中國消費者在購買進口葡萄酒時面臨的最簡單、也是最大的問題。關于假酒的爆料層出不窮,廣東康帝、拉飛就是典型例子,在這假假真真,真真假假中,消費者只能吐槽了……
5、怎么漫山遍野都是拉菲?
對于大部分初級葡萄酒消費者來說,拉菲的身影無處不在。拉菲不是很貴么?怎么可以隨便出現在餐桌上?這里,可以解釋如下:首先這是消費者對拉菲集團旗下的產品不了解,認為拉菲就是指價格最昂貴的拉菲古堡,沒想到還有平民價位的拉菲傳奇和拉菲傳說等。其次,當然也很有可能是假酒,曾經有位同事家里珍藏了一箱波爾多拉菲古堡,于是,同事們都叫她“拉菲妹”,這就是為何漫山遍野都是拉菲的原因了。
6、就愛葡萄酒兌雪碧,咋被批了?
大多數中國人喜好甜味,厭惡苦澀味,喜好甜潤的口感,討厭艱澀的口感。而葡萄酒,特別是以干紅居多的葡萄酒中帶有單寧,因此會有苦澀之感,以前未接觸過葡萄酒的人很難接受這種苦澀,因此,兌雪碧和加可樂自然而然隨之而來。但是,這從品酒和健康方面來說,都是行不通的,因此,消費者很糾結:“我就愛葡萄酒兌雪碧,咋被批了?”
7、便宜的葡萄酒比貴的葡萄酒還好喝?
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,但是為什么便宜的葡萄酒比貴的葡萄酒還好喝?不少人紛紛吐槽。打個比方,楊玉環(huán)肯定不會被楚王納為妃子,因為楚王愛細腰。趙飛燕也不會被唐明皇封為皇后,因為唐朝以胖為美。正所謂,蘿卜青菜,各有所愛,有些新世界便宜的葡萄酒果香豐富,單寧不高,簡單易飲,符合很多消費者的需求,而貴的葡萄酒并不一定能滿足消費者的這些要求。因此,針對這一吐槽,最貴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8、好不容易買到一瓶葡萄酒,卻不會開瓶……
對于剛接觸葡萄酒的消費者來說,有時候買葡萄酒比開瓶更加容易。現在各大商超都有葡萄酒出售,但是當把這瓶寶貝扛到家的時候,發(fā)現要么沒有開瓶器,就算有開瓶器了也很難開瓶,于是各種敲、打、割、撬、拔、轉的技術都用上了,突然又發(fā)現開到半途軟木塞斷了,真是望酒興嘆呀……
9、說到品酒,一半以上的人都會緊張
在很多人看來,葡萄酒不就是杯酒嘛,哪要說什么顏色、酸度、酒體、香氣、風味、酒精、余味還有綜合評價等這么多啰哩吧嗦的事情。因此每當有人提起“品酒”這兩個字,一半以上的人就會緊張,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心里沒底,不知道從何品起,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覺得品酒過于嚴肅。
10、說好了要品酒的,咋又干了?
一般來說,剛喝酒時,大家都會討論討論這瓶葡萄酒,不懂也要裝懂,就算說不出啥味兒,也要發(fā)表下自己的意見,比如該酒有點酸、有點苦。品著品著,大家又回到白酒模式,一杯一杯又一杯葡萄酒下肚了。說好了要品酒的,咋又干了?